“這他媽給我干哪兒來了?!”
雖然這兩天晚上偷摸來過兩次,每次都只敢待十分鐘,但1949年的時空對李元慶而言,依舊是陌生而危險的荒原。
冰冷的夜風瞬間穿透沖鋒衣,激得他打了個寒顫。
他趕緊拉上拉鏈,把衣領(lǐng)豎起來擋住脖子。這兩天他也琢磨出點規(guī)律了:2025年和1949年的時間是同步的。晚上八點穿越,這邊也是晚上八點。至于攜帶物資……必須沾上他的血!
神奇的是,如果一百個杯子分開帶,能把他抽干;但如果裝在一個箱子里,只需箱子沾上他的血,就能把整箱東西帶過來。
初夏的夜晚,涼意沁骨。李元慶立刻放出無人機,啟動點對點傳輸控制模式,謝天謝地,它不依賴網(wǎng)絡。屏幕亮起,幽藍的光映著他的臉。
方圓五公里掃描結(jié)果很快顯示:一片荒涼!農(nóng)田、土路、稀疏的樹林,看不到任何村莊和人影。這里應該是南京城郊的荒野。
地圖顯示,北邊有一片連綿的矮山。
無人機鏡頭拉近,在一個隱蔽的山谷底部,掃描到一個不算大的天然山洞入口,周圍植被茂密。
位置絕佳!收回無人機,軟件自動生成了導航路線。
他發(fā)動汽車,引擎聲在寂靜的夜里顯得格外突兀。循著導航,越野車在坑洼的土路上顛簸前行,很快找到了那個山谷。
洞口被藤蔓半掩著,確實隱蔽。把車開到洞口附近,熄火。接下來就是苦力活了。
打開后備箱和車頂行李架,開始卸貨。青霉素、壓縮餅干、方便面、礦泉水……一箱箱搬進山洞深處。來回折騰了三趟,才把大部分物資轉(zhuǎn)移進去。
越野車目標太大,他拿出迷彩篷布,仔細地把它蓋好,藏在山谷深處一堆亂石和灌木后面。
回到山洞,里面彌漫著潮濕的泥土味和巖石的冷冽氣息。他摸索著打開強光手電,光柱刺破黑暗。洞壁滲著水珠,滴滴答答落在下方的水洼里。
他在干燥些的地方支起軍用帳篷,拉鏈拉到一半,又停住了。洞外的風穿過谷口,帶來田野里潮濕的泥土氣息,混雜著某種不知名野草的微苦清香。
安全感?一絲都沒有。李元慶拿出那支十字弩,咔噠幾聲熟練地組裝好,搭上一支冰冷的碳纖維箭矢,扣上保險栓,放在帳篷入口觸手可及的地方。
這玩意兒無聲無息,在這種危機四伏的環(huán)境里,比任何響動大的武器都實用,至于真家伙?他暫時還沒膽子碰,動靜太大,風險更高。
從背包里翻出壓縮餅干和一瓶礦泉水。
餅干硬得硌牙,嚼在嘴里干澀無味,就著冰涼的礦泉水才能咽下去。白天在基地拆快遞時還嫌這些東西占地方,現(xiàn)在卻成了保命的依仗。想起陳音悅送來的臘肉,油紙包著,剛才搬東西時順手塞了兩塊在沖鋒衣口袋里。
撕開油紙,濃郁的咸香立刻在陰冷的山洞里彌漫開來。他掰了一小塊放進嘴里,慢慢咀嚼。油脂的咸香在舌尖化開,帶著煙熏的風味。這味道,莫名地讓他想起小時候,過年時老娘掛在房檐下那一排排油亮亮的臘肉。
胡亂填飽肚子,睡意全無。他抱著十字弩坐在帳篷口,耳朵像雷達一樣捕捉著洞外的一切聲響。
1949年的夜晚,靜得可怕。
只有風掠過樹葉的沙沙聲,遠處偶爾傳來幾聲飄渺的犬吠,一聲,又一聲,在空曠的田野里顯得格外凄涼,又帶著警告的意味。
摸出那塊從2025帶來的無標識機械表,夜光指針幽幽地指向凌晨兩點。時間同步,這邊也是凌晨兩點。
南京……解放了嗎?這個問題像石頭一樣壓在心頭。離開時是四月底,按歷史進程,現(xiàn)在應該差不多了。
如果真解放了,局勢會不會稍微穩(wěn)定點?那個丟了黃金、恨不得生吞了他的大官……現(xiàn)在估計是泥菩薩過江,自身難保了吧?
不知道枯坐了多久,山洞外的天色開始透出一絲灰白。僵硬的身體像生了銹。
李元慶站起身,活動著發(fā)麻的手腳,決定冒險出去探探路。
換上那身灰布短打,布料粗糙,但足夠隱蔽。褲腳卷到小腿肚,露出結(jié)實的腳踝,這身打扮在鄉(xiāng)下應該不會太扎眼。
再次放出無人機,這次飛得更低,沿著山谷謹慎地向北邊可能存在村落的方向探查。屏幕上,成片的水稻田在晨曦中泛著朦朧的綠意,一條蜿蜒的土路穿過田野,通向遠處隱約可見的房舍輪廓。
村口,幾個穿著灰色軍裝的人影正在活動,對過往的行人進行盤查。鏡頭拉近——灰色的軍裝,帽檐上一顆清晰的紅五星!
解放軍!
心臟猛地一縮,隨即又長長地舒了口氣。南京,果然解放了!
操控無人機避開村落,轉(zhuǎn)向西邊掃描。那里有一片植被更茂密的丘陵。畫面中,林間空地上升起幾縷細細的炊煙,顯然有人居住。
收回無人機,心里有了盤算。先去西邊的林子看看,找個更穩(wěn)妥的地方藏好越野車和剩下的物資。
然后想辦法混入附近的村子,摸清情況。
快速拆掉帳篷,和剩下的物資一起推到山洞最深處,用幾塊大石頭牢牢堵住洞口。又仔細地在洞口撒上枯枝敗葉,盡量偽裝成無人踏足的樣子。做完這一切,背上十字弩,把那兩塊剩下的臘肉塞進一個不起眼的布袋子拎著。
鎖好被篷布覆蓋的越野車,順著山谷,深一腳淺一腳地向西邊走去。
腳下的路布滿碎石和深坑,露水打濕了褲腳和布鞋,冰涼刺骨。走了約莫一個小時,一條清澈的小溪橫在眼前。溪水潺潺,能看到水底光滑的鵝卵石。
李元慶蹲下身,捧起水喝了幾口,甘冽清甜,總算驅(qū)散了些干渴和疲憊。剛準備起身,上游傳來清晰的腳步聲!心瞬間提到嗓子眼!
他像受驚的兔子般猛地閃到一棵粗壯的老樹后面,十字弩瞬間抄在手里,冰冷的弩身緊貼著掌心,指尖扣在扳機護圈上,屏住了呼吸。腳步聲漸近,是個挑著滿滿一擔柴火的老漢。穿著打補丁的粗布褂子,褲腿高高卷起,赤著腳。
他走得很慢,嘴里哼著不成調(diào)的、帶著濃重鄉(xiāng)音的小曲,調(diào)子蒼涼。李元慶看著他佝僂的背影從樹前不遠處走過,手心全是汗。
搭話?還是算了,初來乍到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等老漢的身影完全消失在視線里,他才從樹后出來,繼續(xù)向西。又走了半個多小時,那片林間的幾間茅草屋終于出現(xiàn)在眼前。炊煙正是從其中一間升起。
一個穿著褪色藍布衫的婦人正在屋前空地上翻曬著不多的谷子,木耙揚起細碎的塵埃。李元慶放慢腳步,盡量自然地靠近。婦人抬頭看見他,手上的動作頓住了,木耙懸在半空,眼神里充滿了警惕和疑惑。
“你是……?”她的聲音帶著濃重的本地口音,遲疑地問道。
他停下腳步,努力擠出個和善的笑容:“大姐,我是外鄉(xiāng)人,走迷了路。想問問,這兒是什么地界?”
婦人上下打量著他,目光在他粗糙的短打和沾滿泥的布鞋上停留片刻:“這兒是李家坳。你打哪兒來?要去哪?”
“從北邊逃難過來的,”李元慶編著詞,臉上適時地帶上點愁苦,“想去南京城討個活路。聽說……南京解放了?”他小心地試探。
提到“解放”,婦人緊繃的神色似乎松動了一絲,嘆了口氣:“是解放了,解放了好啊……”
語氣里有種卸下重擔的疲憊,隨即又搖頭,“去南京城?得往東走,過了前面那個大村子,才有正經(jīng)官道?!?/p>
“多謝大姐指點?!彼傲斯笆?,準備離開?!暗鹊?!”婦人卻叫住了他,指了指他沾滿泥濘的褲腿,“趕了一夜路?還沒吃吧?灶上還有點稀粥,不嫌棄的話……進來墊墊?”她的眼神里帶著一絲樸素的同情。
李元慶愣了一下,這亂世中的一絲善意讓人心頭微暖。肚子也確實餓了,便點點頭:“那就……多謝大姐了?!?/p>
跟著她走進低矮的茅草屋,一股混合著柴火、霉味和食物氣息的味道撲面而來。屋里陳設(shè)極其簡陋:一張土炕,一張破舊的木桌,兩條長凳。墻角堆著些農(nóng)具雜物。
婦人給她盛了碗稀粥,粥稀得能照見碗底,里面飄著些切碎的、叫不出名字的野菜葉子。又端來一小碟黑乎乎的咸菜疙瘩。這粥寡淡無味,甚至有點澀口,但他卻吃得格外香甜,幾口就喝光了,胃里總算有了點暖意。
“大姐,這附近……太平嗎?”李元慶放下碗,試探著問。
婦人嘆了口氣,壓低了聲音:“前些日子可不太平!兵啊匪啊的,跟走馬燈似的。這幾天好多了,來了解放軍,在村口設(shè)了卡子,盤查得嚴,倒是安穩(wěn)些了?!?/p>
“那去南京城,路上好走不?”
“好走?”婦人搖搖頭,臉上露出愁容,“難著呢!到處設(shè)卡查路條!沒那蓋著紅印的紙片子,寸步難行!”
路條!心猛地一沉。這倒是個大麻煩!
正琢磨著怎么才能弄到這要命的“通行證”,屋外突然傳來一陣喧嘩和腳步聲!
婦人臉色“唰”地變得慘白,猛地站起身沖到門口張望。
“是……是農(nóng)會的同志!”她回頭看李元慶,聲音都在發(fā)顫,“像是來登記戶口的!”
他的心瞬間提到嗓子眼!手不自覺地就摸向了腰間裹著布的十字弩弩身!
自己現(xiàn)在就是個徹頭徹尾的“黑人”,沒有任何能證明身份的東西,一旦被盤問……婦人看出了他的極度緊張,急促地低聲說:“別慌!你就說……就說是我娘家那邊的遠房表弟,遭了災,來投奔我的!”
李元慶愣了一下,看著她因恐懼而微微發(fā)抖的手,一股感激涌上心頭:“多謝大姐!”
話音未落,幾個穿著灰色軍裝、戴著紅袖章(上面寫著“農(nóng)會”)的年輕人已經(jīng)走到了門口。領(lǐng)頭的是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,眼神銳利,像刀子一樣落在他身上。
“李嬸兒,家里來客了?”小伙子語氣還算平和,但那審視的目光卻像要把人看穿。
“是……是我娘家那邊的表弟,”婦人連忙堆起笑,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,“老家遭了水災,活不下去了,來投奔我,想……想在附近尋個活路?!?/p>
她指了指李元慶。小伙子點點頭,目光在他身上仔細掃過:“這位同志,打哪兒來?有證明身份的東西嗎?”
他的眼神帶著公事公辦的審視。心在胸腔里狂跳,后背瞬間沁出一層冷汗。李元慶強迫自己鎮(zhèn)定,臉上擠出點愁苦:“同志,鄉(xiāng)下逃難出來的,兵荒馬亂的,啥證件都沒了……”
“那得登記一下?!?/p>
小伙子沒多問,拿出一個硬皮本子和一支鋼筆,“姓名?老家哪的?來這兒做什么?”
他報了個想好的假名,說從安徽淮北來的,家鄉(xiāng)發(fā)了大水,聽說南京解放了,太平了,想來找點力氣活混口飯吃。
小伙子認真地在本子上記錄著,又問了些諸如家里幾口人、逃難路上見聞之類的問題,才合上本子:“現(xiàn)在是新社會了,講人人平等。想找活干,可以去農(nóng)會登記,看能不能安排點事做。”
“謝謝同志!謝謝同志!”李元慶連忙道謝。
小伙子又對婦人叮囑了幾句“有情況及時匯報”,便帶著人轉(zhuǎn)身離開了。
看著那幾個灰色的身影消失在村道盡頭,他才感覺懸著的心落回肚子里,后背的襯衫已經(jīng)濕透,貼在皮膚上冰涼一片。婦人臉色依舊蒼白,帶著后怕。
“你……你快走吧,”她聲音發(fā)緊,“這里……查得緊,不太平?!?/p>
李元慶明白她是怕受牽連,心里沒有半點責怪。從布袋里掏出那兩塊用油紙包好的臘肉,遞過去:“大姐,救命之恩,這點東西……你拿著,給孩子添點油星?!?/p>
婦人愣住了,看著油紙包里透出的誘人油光,喉頭滾動了一下,卻連連擺手:“使不得!使不得!我不是圖這個……”
“拿著吧,”他把臘肉硬塞到她手里,“不然我這心里……過不去?!?/p>
說完,不再停留,轉(zhuǎn)身快步離開了茅草屋。走出樹林,回頭望了一眼那幾間在晨光中顯得愈發(fā)破舊的屋子,心里五味雜陳。在這亂世,一點微不足道的善意,都顯得如此珍貴和沉重。
他沒有走向東邊的村落,而是轉(zhuǎn)身,再次踏上來時的路,向著藏匿越野車的山谷方向走去。當務之急,是把剩下的物資(特別是那八百只手表)轉(zhuǎn)移到更安全的地方,然后,必須想辦法搞到那張決定命運的“路條”。
只有進了南京城,才能找到真正的機會。
南京解放了,是機遇,更是巨大的風險漩渦。一個剛解放的大城市,盤查只會比鄉(xiāng)下更嚴十倍百倍!
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懷里那塊冰涼的懷表。它是他與那個熟悉世界的唯一聯(lián)系。
深吸一口氣,清晨帶著涼意和草木清香的空氣涌入肺腑。開弓沒有回頭箭。
他從2025帶來的青霉素、壓縮餅干、火腿腸、臘肉……還有那些無標識的手表,在這個百廢待興又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,或許就是撬動一切的支點。陽光漸漸有了溫度,驅(qū)散了些許夜的寒意。李元慶加快了腳步。
山谷里,蓋著迷彩篷布的越野車在等他。山洞里,那些貼著“小豬佩奇”血印的箱子在等他。那是他在這陌生而兇險的1949年,唯一可以依靠的“家底”和底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