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傍晚的陽光像被打碎的金箔,斜斜切進老樓三樓的客廳,
在米白色地板上投下生態(tài)缸晃動的影子——那影子隨水流輕輕起伏,像一塊被揉碎的藍寶石,
映得缸內(nèi)的珊瑚與游魚都泛著暖光。小風正趴在地毯上,鼻尖幾乎貼住微涼的缸壁,
指尖輕輕點著玻璃。指腹傳來水流震動的酥麻感,
他對著里面一條橘白相間的小丑魚笑:“小花,今天很活潑呀,
是不是聞出我給你帶了凍干磷蝦?”那小丑魚像是真聽懂了,尾鰭一擺,
隔著玻璃蹭了蹭他的指尖。它圓鼓鼓的眼睛里像落了兩滴海水,
尾鰭邊緣還有個極淡的黑色斑點——那是小風養(yǎng)了三年才發(fā)現(xiàn)的記號,
從它只有拇指大的幼魚時就陪著他,是這棟空蕩蕩的老樓里最親近的“家人”。
這個長一米五的海水生態(tài)缸,是小風的驕傲。缸底鋪著從菲律賓海淘來的白沙,
踩上去會發(fā)出細碎的“沙沙”聲;幾株鹿角珊瑚支棱著,像淡粉色的小樹,
藍吊魚總愛拖著寶藍色的尾鰭從珊瑚間穿過,
鱗片在燈光下閃著星子似的光;三點白魚是個小團體,總扎堆躲在海葵觸手間,
偶爾探出腦袋,又飛快縮回去;還有幾只清潔蝦,舉著細小的螯鉗在石縫間鉆來鉆去,
碰到大魚就湊上去“做SPA”,模樣憨得很。作為狂熱的海洋生物愛好者,
小風把所有精力都傾注在了這里。他獨自住在這棟建成快二十年的老樓里,父母在外地,
朋友大多嫌他“養(yǎng)魚比待人上心”,鮮少上門。每天清晨,他第一件事就是蹲在缸邊測水質(zhì),
用試紙蘸水時眼神比上班看報表還認真;下班后先給珊瑚喂營養(yǎng)液,針管滴入時要控制力度,
生怕沖壞了珊瑚的觸手;睡前總要對著魚缸坐半小時,看魚群追逐著燈光游動,
聽水流輕輕撞擊缸壁的聲音——那聲音比任何白噪音都讓他安心,
這些沉默的生物從不會爭吵,只會用尾鰭的擺動回應他的注視。這天晚上,
小風剛給魚缸換完三分之一的海水。他戴著橡膠手套,指尖還殘留著海鹽的澀味,
正彎腰收拾換水桶時,門外突然傳來“咚”的一聲輕響。2那聲音很特別,
不像敲門聲那樣清脆,倒像是有個軟乎乎的東西被輕輕放在地上,又因為重量彈了一下,
悶響里帶著點潮濕的鈍感。小風愣了一下,抬眼看墻上的掛鐘——晚上九點十七分。
這個時間會是誰?快遞下午六點就停了,朋友要是來,提前半天就會發(fā)消息;至于鄰居,
老樓里的住戶大多互不往來,更不會突然上門。他起身走到門口,
拖鞋在地板上蹭出輕微的聲響。透過貓眼往外看,樓道里空蕩蕩的,聲控燈不知何時滅了,
只有樓梯轉(zhuǎn)角的窗戶透進一點灰蒙蒙的月光,在地面上投下欄桿的影子,
像一排歪歪扭扭的鐵柵欄,把樓道切割得支離破碎。“誰???”他喊了一聲,
聲音在空蕩的樓道里撞出微弱的回音,沒得到任何回應。
小風猶豫了一下——老樓治安不算差,但獨居久了,總會多些警惕。他手搭在門把手上,
指尖能摸到金屬的涼意,想了想,還是擰開了門鎖。門軸“吱呀”一聲輕響,
在寂靜的夜里格外清晰,像老樓在低聲嘆氣。樓道里依舊空無一人,
只有樓梯間的窗戶被風吹得輕輕晃動,玻璃撞在窗框上,發(fā)出“哐當、哐當”的輕響。
小風皺著眉,正準備關(guān)門時,
目光掃到了腳邊——一個巴掌大的硬紙盒子靜靜躺在門口的地墊旁,用透明膠帶簡單封著,
膠帶邊緣已經(jīng)起翹,像是被人匆忙粘好的。盒子上沒寫寄件人,甚至沒有郵票和快遞單,
只有用黑色馬克筆寫的收件信息:XX路XX號302室,小風(收)。字跡歪歪扭扭的,
筆畫忽粗忽細,像是用左手寫的,又像是寫字的人手在發(fā)抖,連“風”字的撇都拖得老長,
像一道歪斜的劃痕。3小風彎腰撿起盒子,入手一片冰涼——不是室溫的涼,
是像剛從冰箱冷凍層拿出來的冷意,指尖甚至能感覺到盒子里傳來的微弱涼意,
還帶著若有若無的潮濕氣,像雨天站在海邊礁石旁,鼻腔里鉆進的那種咸腥氣?!捌婀?,
”他嘀咕著,捏了捏盒子,里面軟軟的,像是裝著液體,“我沒買東西啊。
”他最近沒在網(wǎng)上下單過海鮮,更沒托人帶過東西??珊闷嫘南裉俾粯永p了上來,
順著指尖往心里鉆,壓過了那點微不足道的警惕。他關(guān)上門,快步走到客廳,
把盒子放在茶幾上。臺燈的光落在盒子上,
能看到紙板上印著模糊的logo——藍色的海浪圖案,
下面隱約能認出“XX海鮮市場”的字樣,是離家兩公里外的一個小型海鮮市場,
他偶爾會去那里買活蝦喂魚。他從抽屜里找了把剪刀,指尖捏著剪刀柄,剛要剪開膠帶,
突然覺得盒子輕微地動了一下——不是錯覺,是像里面有東西在輕輕呼吸,
頂?shù)眉埌逦⑽⒐钠?,又迅速平復。小風的心跳漏了一拍,剪刀尖懸在半空。
但那點猶豫很快被好奇壓下去了,他順著膠帶的縫隙剪開,
紙板被撕開時發(fā)出“刺啦”的聲響,在安靜的客廳里格外清晰。 盒子里沒有填充物,
只有一個透明的密封袋,袋里裝著半袋渾濁的海水,水面上漂浮著細小的泡沫,
像剛從海里撈上來的。而水中蜷縮著一個東西——一只章魚。
那章魚的模樣透著一股說不出的詭異。它的身體是深紫色的,接近黑色,
在臺燈下會泛出藍綠色的光澤,像深海里的磷光;觸腕上布滿了淺色的環(huán)紋,
環(huán)紋中間點綴著細小的吸盤,吸盤邊緣是淡淡的肉色,像一圈圈縮小的嘴,
輕輕蠕動著;最讓人心里發(fā)毛的是它的背部,有三塊不規(guī)則的白色斑紋,邊緣模糊不清,
遠遠看去,像三只圓睜的眼睛,“瞳孔”是深紫色的,正幽幽地盯著人。換做別人,
或許會被這詭異的模樣嚇到,但小風的眼睛瞬間亮了。他把臉湊近密封袋,
鼻尖幾乎碰到塑料膜,呼吸都變急了:“天吶……這是什么品種?太特別了!
”他研究海洋生物多年,從《中國海洋生物圖鑒》到BBC的《藍色星球》,看了不下百部,
卻從沒見過這樣的章魚。
深紫的體色、環(huán)紋觸腕、背部的“眼睛”斑紋——這些特征在他眼里全成了新奇,
那股子詭異早被拋到了腦后,只剩下發(fā)現(xiàn)“稀有物種”的興奮。
4他顧不上多想這章魚的來歷,趕緊從儲藏室翻出備用的隔離缸。
那是一個五十厘米長的玻璃缸,原本用來暫養(yǎng)新買的魚,他用清水把缸壁刷了三遍,
又從柜子里翻出進口海水鹽,按照1:32的比例兌好水,用溫度計測了水溫——25度,
正好適合章魚生存,連鹽度計顯示的數(shù)值都精準得剛好。小風小心翼翼地剪開密封袋,
指尖碰到海水時,又感覺到了那種刺骨的涼。他把袋子傾斜,讓章魚慢慢滑進隔離缸里。
章魚剛?cè)敫讜r很活躍,觸腕試探性地伸展了一下,吸盤在玻璃上留下淡淡的濕痕,
很快又蜷縮起來,身體的顏色慢慢變深,接近缸底的砂石色,幾乎與環(huán)境融為一體,
只剩下背部那“眼睛”般的斑紋還隱約可見,像三顆埋在沙里的珍珠。
“以后就叫你‘墨墨’吧,”小風趴在缸邊,看了半天,笑著說,“等我觀察幾天,
確定你健康,再看看能不能跟主缸的魚混養(yǎng)?!苯酉聛淼膸滋?,章魚表現(xiàn)得十分“乖巧”。
它大部分時間都趴在缸底,像塊不起眼的石頭,
只有喂食時才會悄悄伸出觸腕——小風喂它凍紅蟲,剛把紅蟲丟進缸里,
一條觸腕就像閃電似的伸出來,卷住紅蟲往嘴里送,動作快得幾乎看不清,
觸腕上的吸盤還會輕輕“嘬”一下,像在品嘗味道。小風更興奮了,
每天下班都先趴在隔離缸邊觀察,還拍了不少照片,發(fā)在海洋生物愛好者的微信群里,
問大家認不認識這個品種。群里的人要么說沒見過,要么猜測是某種深海章魚的幼體,
還有人提醒他“深海生物不好養(yǎng),小心有攻擊性”,
但小風沒放在心上——墨墨看起來那么溫順,連觸腕碰到缸壁都輕輕的,怎么可能有攻擊性?
5一周后的一個早上,小風像往常一樣給主缸喂食,
卻發(fā)現(xiàn)少了點東西——一只清潔蝦不見了。他趴在主缸邊,用手電筒照著石縫,
找了半天沒找到,最后在一塊鹿角珊瑚后面發(fā)現(xiàn)了半只蝦殼。那蝦殼是透明的,
像一片破碎的玻璃,邊緣還殘留著一點蝦肉的粉色,顯然是被什么東西吃掉了?!耙彩?,
生態(tài)缸里難免的,”小風安慰自己,“可能被藍吊吃了,或者躲在哪個石縫里沒出來。
”他沒太在意,清潔蝦本來就是“生態(tài)鏈的一環(huán)”,偶爾少一兩只很正常。又過了三天,
小風給珊瑚喂營養(yǎng)液時,發(fā)現(xiàn)一條藍吊魚的身上出現(xiàn)了一道細小的傷口。
那傷口在它寶藍色的皮膚上格外顯眼,大約一厘米長,邊緣還帶著點發(fā)白的痕跡,
像是被什么東西刮到了,又像是被啃咬過。小風的心提了一下,
他仔細檢查了魚缸里的造景——珊瑚是軟的,碰上去像果凍,
不可能刮傷魚;石頭都是他特意挑選的鵝卵石,邊角都打磨過,
沒有尖銳的地方;連水泵的濾網(wǎng)都拆下來看了,沒有破損,也沒有卡住魚的痕跡。
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移到隔離缸里的墨墨身上。墨墨正縮在角落,
背部的“眼睛”斑紋黯淡無光,觸腕緊緊貼在缸壁上,一副無害的樣子。
“總不能是你干的吧?”小風失笑,搖了搖頭。隔離缸和主缸隔著一米遠,
墨墨連主缸的邊都碰不到,怎么可能傷到藍吊?他只當是魚自己不小心撞的,
往水里加了點殺菌水,又觀察了半小時,見藍吊還能正常游動,就沒再管了。他不知道,
在他轉(zhuǎn)身去廚房倒水時,隔離缸里的墨墨緩緩抬起頭,觸腕上的吸盤輕輕蠕動著,
像在回味什么。背部的“眼睛”斑紋似乎亮了一下,白色的邊緣泛起淡淡的紫色,
像是真的眨了眨眼,又很快恢復了黯淡。6平靜被徹底打破,是在半個月后。
那天小風加班到很晚,回到家時已經(jīng)晚上十點多。他累得只想癱在沙發(fā)上,
但還是習慣性地先去看魚缸——這是他三年來的習慣,不管多晚,都要確認魚沒問題才放心。
客廳的燈剛打開,暖黃色的光灑在魚缸上,
小風一眼就發(fā)現(xiàn)不對勁——主缸里少了最顯眼的那抹橘色。他的心猛地一沉,快步走過去,
趴在缸邊數(shù)著魚:三點白還在,躲在海葵里,露出三個小腦袋;藍吊也在,
正啃著缸壁上的藻類;那幾條雀鯛圍著珊瑚轉(zhuǎn)……唯獨少了他最寶貝的小丑魚,小花。
小風的手心瞬間冒了汗。他喊著“小花?小花!”,聲音都帶上了顫音。他趴在缸邊,
用手電筒照著每一個角落——石縫、珊瑚后面、海葵底下、水泵旁邊,
連魚缸底部的白沙都扒拉了一遍,最后,在一塊鹿角珊瑚的縫隙里,他找到了小花的殘骸。
只剩下小半條身子,魚皮被剝開了,露出里面粉紅色的肉,周圍散落著幾片魚鱗,
像被撕碎的彩紙。珊瑚枝上還掛著一點魚肉碎屑,在水流中輕輕晃動,觸目驚心。
看殘骸的樣子,小花像是被什么東西激烈攻擊過,連骨頭都被咬碎了。
“怎么會這樣……”小風心疼極了,手指緊緊攥著缸沿,指節(jié)都發(fā)白了。小花陪了他三年,
是他最親近的“家人”,現(xiàn)在卻變成了這樣,他的眼睛瞬間紅了。
他開始瘋狂地猜測:是不是缸里的神仙魚性情突變?神仙魚平時溫文爾雅,
但偶爾也會攻擊其他魚;或者是小花自己跳缸了?他檢查了缸蓋,蓋得好好的,
邊緣的密封條還緊緊貼在缸壁上,沒有任何縫隙;又會不會是外面的老鼠進來了?
他趕緊檢查了窗戶,紗窗完好,沒有被啃咬的痕跡。這時,他又看向隔離缸。
墨墨還是老樣子,縮在角落,身體的顏色和缸底的砂石幾乎融為一體,只有在燈光下轉(zhuǎn)動時,
才會露出一點深紫色的光澤。它仿佛什么都沒發(fā)生,觸腕偶爾動一下,像是在打盹。
小風的心里第一次升起一絲懷疑——墨墨真的無害嗎?可它被隔離在缸里,
怎么可能傷到主缸的小花?他搖了搖頭,把這荒誕的想法壓下去,只當是自己太傷心,
才胡亂猜測。但從那天起,小風心里總有點不安。他給魚缸加裝了更嚴密的蓋子,
邊緣還加了一層硅膠條,
連喂食口都換成了帶卡扣的;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趴在缸邊觀察魚的狀態(tài),
連吃飯都端著碗在魚缸旁;甚至買了新的清潔蝦放進去,可剛放進去兩天,又少了一只,
這次連蝦殼都沒找到。那種不對勁的感覺越來越強烈,像一層薄霧,慢慢籠罩了整個屋子,
讓他連呼吸都覺得沉重。7轉(zhuǎn)折發(fā)生在一個周末的早上。
陽光透過百葉窗在地板上切出細長的光帶,小風迷迷糊糊地從臥室出來,
眼皮還沉得抬不起來——前一晚他失眠到凌晨,總覺得客廳有聲音。剛走到客廳中央,
腳下突然一滑,像是踩上了一層看不見的冰,身體猛地向后仰倒。他的心臟驟然縮緊,
下意識地伸手亂抓,指尖在空氣里劃了幾下,終于死死攥住了沙發(fā)柔軟的絨布扶手。
穩(wěn)住身形時,他的手臂還在發(fā)顫,后背瞬間沁出一層冷汗,冰涼地貼著他的睡衣。小風低頭,
看見地板上攤著一灘水漬,不偏不倚,正好在他每天清晨走向廚房的固定路線上。
那水漬的形狀令人不安,邊緣蜿蜒,中間還有幾道詭異的凸起,
活像一只攤開的、濕漉漉的手掌,指縫都清晰可見?!捌婀郑彼吐暪緡?,
睡意徹底被驚散了,“昨晚絕對沒灑水啊?!彼宄赜浀米约核巴线^地,用的是干拖把,
客廳干燥潔凈,連水杯都放在茶幾中央,不可能灑出來。小風皺著眉,從衛(wèi)生間拿來拖把。
吸水布摩擦著地板,發(fā)出沉悶的沙沙聲。拖到一半時,他鬼使神差地停下,
蹲下身——一股極淡的、被稀釋過的咸腥味鉆入鼻腔,像是海風干涸后留下的痕跡,
又像是他給魚缸換水時,海水濺在地上的味道。他愣了一下,懷疑自己聞錯了,又湊近了些。
沒錯,是海水的味道,帶著點海鹽的澀,還有點潮濕的腥氣。小風的心沉了下去,
他立刻起身檢查角落的主缸和旁邊的隔離缸。主缸完好無損,缸壁清澈干燥,
底座用手摸了一遍,沒有任何水痕;隔離缸的水位也正常,玻璃蓋蓋得嚴嚴實實,
沒有漏水的跡象。一切都井然有序,那這灘咸水,是從哪里冒出來的?小風站在客廳中央,
看著那灘被拖干凈的地方,心里第一次升起了恐懼——不是擔心魚的恐懼,
是對這個家的恐懼,仿佛有個看不見的東西,正在暗處盯著他。8幾天后的一個晚上,
窗外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。雨點打在玻璃上,發(fā)出“噠噠”的聲響,像是有人在輕輕敲門。
小風坐在書桌前,想打開臺燈繼續(xù)看那本沒讀完的《海洋生態(tài)學》,手指剛碰到金屬開關(guān),
一陣尖銳的刺痛便猛地竄上指尖。那不完全是電擊的麻,
更像被一根冰冷的細針狠狠扎了一下,又仿佛被某種活物猝不及防地蜇了一口,
麻酥感順著指尖往手臂上爬,久久不散。 “嘶——”小風猛地縮回手,指尖還在隱隱作痛。
他皺著眉,困惑地湊近那開關(guān),臺燈底座和墻面的接縫處,竟然又出現(xiàn)了幾處濕漉漉的痕跡,
在燈光下微微反光??諝庵袕浡鞘煜さ摹O淡的海水咸味。更讓他心頭一緊的是,
那水漬的形狀異常奇特:幾個小小的、近乎完美的圓環(huán)濕痕緊密地連在一起,邊緣清晰,
甚至能看到細微的凹凸紋理——那是吸盤的印子!小風的瞳孔驟然收縮,
他猛地想起在紀錄片里看到的畫面:章魚的觸腕上布滿吸盤,
每個吸盤都能留下清晰的圓環(huán)印記,和眼前的水漬一模一樣!“什么情況?
”他心里猛地咯噔一下,一股寒意順著脊椎爬升,瞬間傳遍全身。他立刻轉(zhuǎn)身沖到門口,
啪地一聲關(guān)掉了家里的總電閘。整個房間瞬間陷入黑暗,只有窗外微弱的路燈光滲進來,
在地板上投下長長的影子。小風借著這點光,手忙腳亂地找來螺絲刀,
拆下開關(guān)面板檢查后面的線路。電線是他去年剛換的,絕緣層包裹得嚴嚴實實,
沒有任何老化或被咬噬的痕跡,干燥得不能再干燥——根本不可能漏電,
更不可能憑空生出咸海水。他扯過一張紙巾,小心翼翼地將那些詭異的濕痕擦掉。
水漬被紙巾吸收,迅速消失,仿佛從未出現(xiàn)過。但那股咸腥味還留在空氣中,
小風站在黑暗里,指尖殘留著那若有若無的咸味和麻痹感,心里毛茸茸地發(fā)瘆,
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。9從那天起,這個家就不再是他熟悉的避難所,
詭異的“意外”如同潮濕墻壁上滲出的水珠,層出不窮,悄無聲息地侵蝕著他的安全感。
他放在床頭柜上的水杯,第二天早上醒來,里面總會漂浮著一層無色透明的黏液,
像融化的水母,滑膩膩的。他下意識地用手指蘸了一下,那黏液竟拉出了細長、粘稠的絲線,
在晨光中閃著微光,散發(fā)出那股如今讓他心悸的海水咸腥味。他趕緊把水倒掉,
杯子用開水燙了三遍,可還是覺得有股揮之不去的腥氣。深夜里,萬籟俱寂,
客廳的方向總會準時傳來一種極細微的“沙沙”聲。那聲音粘稠而持續(xù),
像是某種柔軟而濕潤的東西在有規(guī)律地摩擦著木地板,又像是無數(shù)細小的吸盤在吸附、脫落。
每一次他鼓足勇氣,心臟狂跳著猛地打開臥室門沖出去,聲音便戛然而止??蛷d里空無一物,
只有主缸的幽藍夜燈安靜地亮著,魚群沉在缸底睡覺,連水流聲都變得格外輕。但好幾次,
他都清晰地看到,那原本蓋得嚴絲合縫的主缸玻璃蓋,似乎被挪開了一道細微的縫隙,
像有人用指尖輕輕撬過,縫隙邊緣還殘留著一點濕痕——仿佛剛剛有什么東西從里面鉆出來,
又匆忙地回去了。最讓他恐懼的一次,是下班回家走進廚房時。他剛推開門,
瞬間僵在原地——那把最鋒利的廚房水果刀,不知何時從木質(zhì)刀架上被抽了出來,
平放在料理臺的邊緣。刀刃明晃晃地對著門口的方向,反射著冰冷的光,
刀柄則危險地懸空在桌沿之外,仿佛一個精心設(shè)計的平衡陷阱,
只等一陣微風或一次不經(jīng)意的觸碰,就會墜落,正好扎在他的腳上。小風屏住呼吸,
慢慢靠近,目光落在刀柄上——不銹鋼的刀柄上,同樣殘留著幾處熟悉的、微微反光的濕痕,
是吸盤的形狀。每一次,這些“意外”都發(fā)生得恰到好處,充滿了某種未竟的惡意,
卻又總能被他下意識的警覺或純粹的“好運”所化解——他沒有摔那重重的一跤,
沒有遭受致命的電擊,沒有喝下那杯詭異的黏液,也沒有被墜落的利刃傷到分毫。
10朋友們聽聞這些小事,都笑稱他運氣好得驚人,是“大難不死必有后?!钡牡湫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