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(yī)定山河,青槐藥香,康倩濟世錄
第2章:三歲辨藥,初顯醫(yī)才
靖安四年的春,青槐村被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裹得滿是生機。村后山曾家的臨時藥圃里,新抽芽的甘草頂著嫩黃的尖兒,薄荷的淡綠葉片上沾著水珠,連空氣里都飄著清苦又清爽的草藥香。
曾祥鏵蹲在藥圃邊,手里攥著一把竹編小耙子,正小心翼翼地給蒲公英松土。他穿著一身洗得發(fā)白的粗布短打,袖口挽到小臂,露出結(jié)實的胳膊——雖已歸隱三年,邊關(guān)歲月留下的硬朗氣息仍未褪去,只是眉眼間多了幾分居家的溫和。
“爹,你慢點兒,別碰著蒲公英的根。”
清脆的童聲從身后傳來,帶著幾分奶氣,卻又透著超出年齡的認真。曾祥鏵回頭,就見三歲的康倩穿著淺青色的小襖,扎著兩個羊角辮,正邁著小短腿朝藥圃跑過來。她手里還攥著一片剛摘的薄荷葉子,小臉上沾著點泥土,卻一雙眼睛亮得像山間的溪水,直勾勾盯著他手里的耙子。
曾祥鏵放下耙子,笑著朝女兒招手:“倩倩來啦?今天怎么沒跟你娘在院子里玩布偶?”
“布偶不好玩,”康倩跑到藥圃邊,踮著腳尖往里面看,小手指著一株剛冒芽的柴胡,“娘說布偶是給小丫頭玩的,我要跟爹學認草藥,以后幫爹治病?!?/p>
這話逗得曾祥鏵笑出了聲。他知道女兒自小就跟別的孩子不一樣——別家三歲娃娃還在追著蝴蝶跑、哭鬧著要糖吃時,康倩就總愛黏在他身邊,要么蹲在藥圃邊看他侍弄草藥,要么趴在屋里的桌子上,盯著他攤開的醫(yī)書發(fā)呆。陳慧總說這孩子是“投錯了胎的小大夫”,曾祥鏵卻覺得,這或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,是那枚玄紋玉佩帶來的指引。
他伸手把康倩抱起來,讓她坐在自己的臂彎里,指著藥圃里的草藥問:“那爹考考你,這株長著細長葉子、莖稈有點發(fā)紅的是什么?”
康倩順著他指的方向看過去,小腦袋一點:“是柴胡!爹說過,柴胡是苦的,能退燒,上次王奶奶發(fā)燒,你就用柴胡煮水給她喝了?!?/p>
“那這個呢?”曾祥鏵又指向旁邊一株開著白色小花的草藥。
“是甘草!”康倩立刻回答,還伸手想去摸那白色的花瓣,“甘草是甜的,能治咳嗽,上次我咳嗽,娘就用甘草煮梨給我吃,甜甜的可好吃了?!?/p>
曾祥鏵眼底的笑意更濃了。他本以為女兒只是隨口記著玩,沒想到竟分得這么清楚。他抱著康倩走到藥圃旁的石桌前,桌上放著三個竹筐,里面分別裝著剛采回來的甘草、柴胡和薄荷——這是他今早特意采摘、還沒來得及分揀的,原本想等陳慧過來幫忙,此刻倒成了測試女兒的好機會。
“倩倩你看,”曾祥鏵把康倩放在石凳上,指著三個竹筐說,“爹不小心把這三種草藥混在一起了,你能幫爹把它們分開,放進各自的筐里嗎?”
康倩眼睛一亮,立刻點點頭:“能!爹你看著!”
她爬到石凳上,小手伸進混放的竹筐里,先拿起一根甘草,放在鼻子前聞了聞,然后放進寫著“甘草”的竹筐里;接著又拿起一片薄荷,湊到嘴邊輕輕咬了一小口,皺了皺小眉頭,又笑著放進“薄荷”的筐里;最后拿起一根柴胡,仔細看了看莖稈的顏色,才放進“柴胡”的筐里。
動作雖然慢,卻一點都不含糊。曾祥鏵站在一旁,看著女兒認真的模樣,心里既驚訝又欣慰。他注意到,康倩分辨草藥時,不僅看外形,還會聞氣味、甚至輕輕嘗味道——這些都是他平日里分揀草藥時的習慣,他從未刻意教過女兒,可她竟偷偷學了去。
不一會兒,混放的草藥就被康倩分好了。她拍了拍小手,仰起臉看著曾祥鏵,眼里滿是期待:“爹,我分對了嗎?”
曾祥鏵走過去,仔細檢查了三個竹筐里的草藥——甘草都是根莖粗壯、帶著甜味的,柴胡都是莖稈發(fā)紅、葉片細長的,薄荷都是葉片翠綠、帶著清涼氣息的,竟沒有一處分錯。
“分對了!倩倩真厲害!”曾祥鏵忍不住抱起女兒,在她臉上親了一口,“比爹分得都好呢!”
康倩被夸得有點不好意思,小臉蛋紅紅的,把頭埋在曾祥鏵的懷里:“我是跟爹學的,爹才厲害。”
這時,陳慧端著一個木盆從院子里走過來,盆里裝著剛洗好的衣服,看到父女倆在石桌前互動,笑著說道:“你們父女倆又在研究草藥呢?倩倩,跟娘去曬衣服好不好?”
“不要,”康倩從曾祥鏵懷里探出頭,“我要跟爹學認草藥,娘你看,我把甘草、柴胡和薄荷都分開了,爹說我分對了!”
陳慧走到石桌前,看到三個竹筐里分好的草藥,也驚訝地睜大了眼睛:“真的分對了?倩倩你太厲害了!娘像你這么大的時候,還分不清小麥和韭菜呢?!?/p>
曾祥鏵笑著說:“這孩子是天生的醫(yī)材,比我小時候機靈多了?!?/p>
他轉(zhuǎn)身走進屋里,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泛黃的書——這是他從邊關(guān)帶回來的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,書頁邊緣已經(jīng)有些磨損,里面還夾著他當年做的筆記。他把書遞給康倩:“倩倩,這是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,里面畫著好多草藥的樣子,還有它們的用處,你想不想看?”
康倩接過書,小手輕輕撫摸著泛黃的書頁,眼睛里滿是好奇。她雖然還不認識字,卻能看懂里面的插圖。她翻到畫著甘草的那一頁,指著插圖說:“爹,你看,這上面畫的甘草,跟咱們藥圃里的一樣!”
曾祥鏵湊過去,指著插圖旁的文字說:“對,這上面寫著‘甘草,味甘,性平,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,堅筋骨,長肌肉,倍力,金瘡腫,解毒’。意思是說,甘草是甜的,性質(zhì)平和,能治很多病,還能解毒?!?/p>
康倩似懂非懂地點點頭,又翻到畫著薄荷的那一頁:“那薄荷呢?爹你也給我講講?!?/p>
“薄荷味辛,性涼,能散風熱,清頭目,利咽喉,透疹,解郁。”曾祥鏵耐心地講解著,“上次鄰村鬧暑疫,你讓爹帶薄荷煮水,就是因為薄荷能散風熱,解大熱?!?/p>
康倩認真地聽著,小腦袋時不時點一下,還會追問幾句:“爹,那薄荷除了煮水,還能怎么用呀?”“爹,柴胡只能退燒嗎?還有沒有別的用處?”
曾祥鏵一一解答,心里越發(fā)覺得,女兒在醫(yī)道上的天賦,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。他原本只是想讓女兒多認幾種草藥,日后能自保就好,可現(xiàn)在看來,或許他真的可以把畢生所學的醫(yī)術(shù),都傳給這個女兒。
陳慧端著木盆走過來,看到父女倆一個講得認真,一個聽得入迷,忍不住笑道:“行了,別光顧著講書了,太陽都快曬到頭頂了,先把草藥搬進屋,免得曬壞了。”
曾祥鏵這才回過神,看了看天色,果然已經(jīng)快到正午了。他接過陳慧手里的木盆,放在石桌上,又抱起康倩:“走,咱們先把草藥搬進屋,下午爹再教你認別的草藥?!?/p>
康倩點點頭,摟緊曾祥鏵的脖子,小腦袋靠在他的肩膀上,看著藥圃里的草藥,小聲說:“爹,我以后要認識好多好多草藥,像爹一樣,治好好多好多人的病?!?/p>
曾祥鏵心里一暖,輕輕拍了拍女兒的背:“好,爹相信你,咱們倩倩以后一定會成為最厲害的大夫?!?/p>
搬完草藥,陳慧去廚房做飯,曾祥鏵則帶著康倩在院子里玩耍??蒂徊幌駝e的孩子那樣喜歡追逐打鬧,而是拿著一根小樹枝,在地上畫著草藥的樣子,一邊畫一邊念叨:“這是甘草,這是柴胡,這是薄荷……”
曾祥鏵坐在一旁的石凳上,看著女兒認真的模樣,心里滿是感慨。他想起三年前在破廟里,那枚突然飄落的玄紋玉佩,想起女兒出生時響亮的哭聲,想起這三年來女兒的點點滴滴——或許,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,他的女兒康倩,注定要走上醫(yī)道這條路,用仁心仁術(shù),去幫助更多的人。
午飯時,陳慧做了康倩最喜歡的小米粥,還炒了一盤青菜,煮了一個雞蛋??蒂蛔谛〉首由希】诤戎?,突然想起什么,抬頭對曾祥鏵說:“爹,下午你能不能再教我認一種草藥呀?我想多學一點。”
曾祥鏵笑著點頭:“當然可以,下午爹教你認蒲公英,蒲公英能清熱解毒,還能治瘡腫,用處可大了。”
“太好了!”康倩高興地拍了拍手,又夾了一口青菜放進嘴里,“爹,等我學會了所有草藥,我就幫你給村民們看病,這樣你就不用那么辛苦了?!?/p>
陳慧看著女兒,眼里滿是溫柔:“咱們倩倩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,就是太懂事了,不像個三歲的娃娃?!?/p>
曾祥鏵放下筷子,看著妻子和女兒,心里充滿了幸福感。他知道,歸隱青槐村的這個決定沒有錯,雖然沒有了邊關(guān)的熱血,卻有了家的溫暖,有了女兒的陪伴,還有了傳承醫(yī)術(shù)的希望。
下午,陽光正好,微風不燥。曾祥鏵帶著康倩來到藥圃,指著一片開著黃色小花的蒲公英說:“倩倩你看,這就是蒲公英,它的花是黃色的,等花落了,就會變成白色的絨球,風一吹,絨球就會帶著種子飛到別的地方,長出新的蒲公英?!?/p>
康倩蹲在蒲公英旁邊,仔細看著黃色的小花,伸手輕輕碰了碰花瓣:“蒲公英真好看,那它的根和葉子也能治病嗎?”
“能,”曾祥鏵蹲下來,指著蒲公英的根和葉子說,“蒲公英的根、莖、葉、花全株都能入藥,它的根是苦的,能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(jié),要是有人長了瘡腫,用蒲公英煮水喝,或者搗爛敷在瘡腫上,很快就能好?!?/p>
他一邊說,一邊挖起一株蒲公英,遞給康倩:“你聞聞,是不是有一股清苦的味道?”
康倩接過蒲公英,放在鼻子前聞了聞,點點頭:“是有點苦,跟柴胡的味道不一樣,柴胡是苦中帶點澀,蒲公英是苦中帶點清香味。”
曾祥鏵驚訝地看著女兒——他從未跟女兒說過草藥味道的區(qū)別,可女兒竟能憑自己的嗅覺分辨出來。他越發(fā)覺得,女兒在醫(yī)道上的天賦,是他遠遠沒有想到的。
他又給康倩講了蒲公英的用法,還教她怎么挖蒲公英的根,怎么晾曬蒲公英的葉子??蒂粚W得很認真,小手里拿著一把迷你的小鏟子,跟著曾祥鏵一起挖蒲公英,雖然動作笨拙,卻一點都不覺得累。
夕陽西下時,藥圃里已經(jīng)晾曬了不少蒲公英。曾祥鏵抱著康倩往家走,康倩靠在他的懷里,小聲說:“爹,今天我學會了蒲公英,明天我還想認別的草藥,我要快點學會,幫你給村民們看病?!?/p>
曾祥鏵低頭看著女兒熟睡的臉龐,輕輕拍了拍她的背:“好,爹明天再教你,咱們倩倩一定會成為最厲害的大夫?!?/p>
回到家時,陳慧已經(jīng)做好了晚飯。晚飯很簡單,卻是曾祥鏵和康倩最喜歡的——小米粥、炒青菜,還有一盤用甘草煮的梨。康倩坐在小凳子上,小口吃著梨,甜甜的梨肉帶著甘草的清香,讓她忍不住瞇起了眼睛。
“倩倩,慢點吃,別噎著。”陳慧笑著說,又給女兒夾了一塊梨。
曾祥鏵看著女兒滿足的模樣,心里滿是欣慰。他知道,女兒的醫(yī)道之路才剛剛開始,未來還有很多挑戰(zhàn)等著她,可他相信,憑著女兒的天賦和努力,憑著那枚玄紋玉佩的守護,女兒一定能在醫(yī)道上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,成為一個心懷仁善、救死扶傷的好大夫。
晚飯過后,曾祥鏵坐在燈下,翻開那本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,在里面夾了一張新的書簽。書簽上,他用毛筆寫著“康倩初學草藥記”——他想把女兒學習草藥的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,等女兒長大了,再拿給她看,讓她知道,她的醫(yī)道之路,是從三歲時認草藥開始的,是從青槐村的這片藥圃開始的。
康倩坐在曾祥鏵的身邊,小手拿著一本圖畫書,雖然不認識字,卻看得很入迷。偶爾,她會抬頭問曾祥鏵:“爹,這個草藥叫什么名字呀?它能治什么病呀?”
曾祥鏵總是耐心地回答,一邊回答,一邊在心里暗誓:此生定要將畢生醫(yī)術(shù)傳給女兒,護她平安長大,助她成為一個用醫(yī)術(shù)造福百姓的好大夫。
窗外,月光灑在青槐村的小路上,藥圃里的草藥在月光下輕輕搖曳,仿佛在為這個未來的小大夫,送上最溫柔的祝福。靖安四年的這個春天,因為康倩的天賦初顯,曾家的小院里,充滿了希望與溫暖,也為日后那段“醫(yī)定山河”的傳奇,埋下了最珍貴的伏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