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呈上來!"
李世民命侍從取來贏零詩作。
他暗自思忖,這贏零究竟有何才華,膽敢挑戰(zhàn)王勃、楊炯、盧照鄰、駱賓王四位大唐俊彥?是年少氣盛,還是真才實(shí)學(xué)?
當(dāng)詩卷展開,他目光掠過字句,驟然凝神。
細(xì)細(xì)品讀之下,只覺心神俱震,如飲甘露,余韻綿長。
詩中意境更令他神游萬里,宛如跨越千年,俯瞰大唐錦繡河山。
何謂大唐氣象?
是盛世繁華?是豪杰意氣?是邊塞雄風(fēng)?
這些皆是,卻未盡然。
真正能象征大唐者,唯有九天明月。
"陛下?陛下?"
李世民神情恍惚,文武百官無不驚詫,究竟是怎樣一首詩,能讓九五之尊這般動容?
"陛下,此詩可還入眼?"
李世民這才回神,由衷贊嘆:"堪稱當(dāng)世第一,空前絕后!"
此言一出,滿座嘩然。
眾臣難以置信,贏零的詩文竟能得此盛評。
須知李世民不僅精于治國,更是飽讀詩書,所作詩文亦屬上乘。
如今卻對贏零之作推崇備至?
王勃、駱賓王、盧照鄰、楊炯四人面色驟變,如遭雷擊。
李麗質(zhì)亦覺不可思議,若非礙于公主身份,早已上前一睹為快。
"贏零,是朕看走了眼。”
李世民凝視著贏零,目光中滿是欣賞。
此刻他心中對婚事的抵觸漸漸消散,甚至開始質(zhì)疑金榜的真實(shí)性如此才華橫溢之人,怎會在王侯榜上名列末位?
"諸卿想必都好奇贏零所作何詩?!?/p>
"便請尚秀芳姑娘為諸位誦讀?!?/p>
尚秀芳接過詩卷,閱罷神情與李世民如出一轍。
良久,她才從詩中回神,眸光瀲滟望向贏零。
"能誦此詩,秀芳三生有幸?!?/p>
她輕移蓮步,立于宮墻邊,清音婉轉(zhuǎn),將詩句娓娓道來:
"春江潮水連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
江畔何人初見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"
春江浩蕩,與海相連,一輪明月自浪間升起。
粼粼波光綿延千里,哪處春江不映月色?
開篇四句,便將壯闊畫卷展現(xiàn)在眾人眼前。
立于宮墻之上,俯瞰躍馬橋下的江水,潮水似與大海相接,明月自波濤中涌出,清輝遍灑萬里江波。
春夜江畔,月光溫柔傾瀉,隨波流轉(zhuǎn),映亮每一處水域。
江天澄澈,皓月孤懸。
何人初見江畔月?江月何時初照人?
世代更迭無窮盡,江月年年依舊明。
月色朦朧,天地清朗,萬籟俱寂。
這輪明月最初為誰而亮?江月又始于何時照耀人間?
歲月如流,朝代興衰,行人往來不絕,唯有江月亙古如初。
當(dāng)詩句被徐徐吟誦時,王勃、駱賓王、盧照鄰、楊炯神情震動。
前文意境,他們尚可領(lǐng)會,但后續(xù)詩句已超乎想象。
這已非尋常詠景,而是跨越時空的叩問立于歲月長河之外,凝望皓月,思索人生真諦、歷史滄桑,乃至宇宙浩瀚。
恰似屈原《天問》,對天地本源、萬物奧秘發(fā)出詰問。
此般境界,遠(yuǎn)非旁人所能企及。
誰家游子夜泊舟?何處高樓寄相思?
月光徘徊照妝臺,簾卷不去,砧上難拂。
隔江相望不相聞,唯愿隨月寄深情。
夜色中漂泊的孤舟,可是思鄉(xiāng)的游子?獨(dú)倚高樓的女子,是否在牽掛遠(yuǎn)方征人?
尚秀芳的吟誦不似往日婉轉(zhuǎn),卻含淡淡愁緒,令群臣透過長安燈火,看見城中游子的歸思,望見閨中婦人的離愁。
這才是真實(shí)的大唐繁華背后,是無數(shù)平凡人的悲歡:遠(yuǎn)行的游子,憂思的女子,戍邊的將士,亦是他人日夜期盼的夫君。
詩畢,尚秀芳眼含淚光。
非因傷悲,而是被詩中深遠(yuǎn)的哲思與人間百態(tài)所觸動。
相較之下,她過往所唱閨怨詞曲,竟顯粗淺。
此后,她再不愿吟誦那些舊詞。
大唐群臣默然,雍和宮一片沉寂。
戲謔之色盡褪,敵視目光消散。
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(rèn)這是一首無可挑剔的絕唱。
即便“冠絕大唐”之譽(yù)略顯過譽(yù),此詩亦是當(dāng)世翹楚,遠(yuǎn)超王楊盧駱之筆,更將盛唐氣象刻畫入骨。
“詩句空靈,不沾俗氣,贏零公子才情蓋世!”
王勃、駱賓王等人心悅誠服。
文人自古相輕,雖不認(rèn)同“冠絕”之評,卻不得不承認(rèn)此詩確實(shí)勝出己作。
大唐群臣雖自視甚高,卻也識得真才。
“這竟出自他的手筆?”
李麗質(zhì)暗自震撼,她從未想過贏零能寫出如此絕世詩篇,將大唐風(fēng)骨展現(xiàn)得入木三分。
這般才華足以撼動四海,恐怕明日長安街頭,連稚童都會傳唱贏零的詩句。
贏零的文名必將響零諸國,震動天下!
這真是王侯榜末席之人?
望著氣度非凡的贏零,滿朝唐臣滿腹狐疑。
大唐諸多王侯雖名列前茅,卻無人能寫出這般驚艷之作。
可贏零偏偏位列榜尾。
莫非榜單有失公允?
雍和宮內(nèi)。
大唐群臣望向贏零的目光已然改變。
《春江花月夜》精妙絕倫,不僅完美勾勒大唐氣象,更似超脫時空,令人領(lǐng)略盛唐風(fēng)華。
如此超凡脫俗的佳作,竟出自秦國公子之手。
若贏零是唐國子民該多好!
眾臣心中五味雜陳,恨不能贏零生于大唐。
長孫無忌、房玄齡、杜如晦等重臣神色凝重。
贏零位列榜尾,只因在秦廷勢單力孤。
如今在大唐展露驚世才華,加之鏟除五姓七家時的雷霆手段,足見其心性不凡。
此訊若傳回咸陽,必得秦皇嬴政青睞。
假以時日,贏零或能執(zhí)掌權(quán)柄,乃至問鼎至尊。
此人已值得他們慎重對待。
大秦使團(tuán)眾人聽聞詩作,蒙毅等人神采飛揚(yáng),倍感榮光。
秦國武力令列國忌憚,文教卻未彰顯。
今日之后,誰還敢說秦國無才?贏零一詩便蓋過大唐才俊。
待《春江花月夜》流傳開來,天下對秦國的看法必將轉(zhuǎn)變。
殿內(nèi)舞姬沉醉于詩境,唯有五姓七家眾人面如死灰。
“九公子才華橫溢,老朽嘆服!”王文泰強(qiáng)顏歡笑道:“不想秦國竟有公子這般驚才絕艷之人,倒是老朽見識淺薄了。
然文試過后,公子可愿較量武藝?想來以公子之能,武藝定也超群!”
“若要助興比試,自當(dāng)由末將代勞!”蒙毅心知贏零不諳武藝,當(dāng)即挺身而出:“公子乃大秦貴胄,只要秦將尚在,豈容唐臣僭越?”
蒙毅雖身著華服未披甲,目光卻如刀鋒般銳利,渾身透著凜冽氣勢。
大唐群臣見狀,心中暗贊:真乃驍將!
大秦使團(tuán)中,除九公子贏零引人注目外,統(tǒng)領(lǐng)五百黃金火騎兵的蒙毅同樣備受矚目。
他出自大秦赫赫有名的蒙氏將門,父兄皆是大秦軍中棟梁。
見蒙毅出列,大唐武將們蠢蠢欲動。
“蒙將軍,今夜武試僅為助興,點(diǎn)到為止,不必較真?!蓖跷奶┘泵窠?。
蒙毅冷眼相對,對這位大唐司馬的勸告置若罔聞。
眼看局勢僵持,李麗質(zhì)低聲對李世民道:“父皇,這般下去恐有不妥”
“長樂,我等已見識贏零的文采,難道你不好奇他還有何等過人之處?”李世民含笑反問,“你可知五姓七家中,何人欲與贏零比試?”
話音未落,尚秀芳身邊的師妃暄已翩然起身,緩步走向殿中。
尚秀芳先是一愣,隨即恍然大悟原來要與贏零較量的竟是這位佳人。
慈航靜齋欲借秦唐結(jié)盟之機(jī),將觸角伸向大秦,特意遣師妃暄前來試探贏零心意。
"蒙將軍無需多慮,我并非要與贏零公子比武較量?!?/p>
師妃暄風(fēng)姿綽約,雖著男裝卻難掩傾城之貌,引得眾人頻頻注目。
殿中唐臣卻無人識破這位絕代佳人的真實(shí)身份。
"閣下何人?"蒙毅警覺發(fā)問,以他指玄境的修為,竟從對方身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迫感。
"在下師妃暄,慈航靜齋當(dāng)代弟子。”
她坦然相告,清越的嗓音已然透露了女兒身份。
"慈航靜齋?"
蒙毅神色驟變。
大秦境內(nèi)江湖勢力凋零,違逆始皇者盡數(shù)伏誅。
而其他四大皇朝宗門林立,其中慈航靜齋更是橫跨兩國的佛門巨擘,素有干預(yù)朝政之傳統(tǒng)。
傳聞其傳人皆為當(dāng)世頂尖高手。
"師仙子既不比武,意欲何為?"
"武試未必較武功,亦可論兵法韜略?!?/p>
師妃暄清音繚繞,月光映照著她精致的側(cè)顏,縱然男裝加身,那份靈秀氣質(zhì)仍令人心醉神迷。
眾人不禁遐想,若她換回紅妝,該是何等驚艷。
"妃暄此來,只問贏零公子一事:如何看待大秦時局?"
"妃暄此來,只問贏零公子一事:如何看待大秦時局?"
此言既出,滿堂嘩然。
中原五國中,唯大秦朝廷獨(dú)尊,其余四國皆與宗門勢力糾纏不清,這些千年大派的一舉一動往往牽動朝堂風(fēng)云。
唐臣皆知宗門在朝中的分量。
當(dāng)年大唐立國之時,遭大隋阻撓,正是道佛兩派聯(lián)手相助,方能轉(zhuǎn)危為安。
如今師妃暄以慈航靜齋傳人之名向贏零問政,莫非意味著佛門欲借他之手染指大秦?
朝中重臣已隱約猜到師妃暄的用意,五姓七家的權(quán)貴同樣嗅出了其中玄機(jī)。
王文泰等人面色陰沉,他們請師妃暄出面本為壓制贏零,不料反成助勢。
"師仙子,武試談?wù)裕欠袂吠祝?王文泰語帶不悅,婉言相阻。
"兵家謀略不算武試?"師妃暄眸光清冷,淡淡反問,"王司馬有何高見?"
"不不敢!"被那疏離的目光一掃,王文泰強(qiáng)壓怒意,迅速冷靜。
他非懼師妃暄武功,而是忌憚其背后佛門的滔天勢力。
贏零唇角微揚(yáng),心下了然。
自師妃暄表明身份那刻起,他便洞悉其意圖以慈航靜齋為首的佛門勢力,正圖謀滲透大秦。
在這綜武天地,宗門與皇朝同樣渴望擴(kuò)張疆域。
"師仙子以為大秦政局如何?"贏零淡然一笑,故作謙遜,"我在秦國終日沉迷聲色,對朝政實(shí)在知之甚少。”
"公子過謙了。”師妃暄凝望著他,輕聲道,"《春江花月夜》冠絕大唐,足見公子才情絕世,豈會不通政事?公子韜光養(yǎng)晦十余載,難道對大秦亂象毫無察覺?"
她神色哀傷,緩緩道出對嬴政的評價
"始皇帝嬴政表面英明神武,實(shí)則殘暴昏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