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風雪夜歸人省城的霓虹像融化的糖漿,粘稠地涂滿晚高峰的車窗。
郭子盯著導航屏幕上不斷跳躍的剩余里程數(shù),指節(jié)在方向盤上碾出青白的痕跡。
手機第三次震動時,他終于按下接聽鍵,屏幕上 "阿姐" 兩個字被指腹抹得有些模糊。
"郭子,到哪了?高速口下雪了,開慢點。" 陳姐的聲音帶著電波特有的失真,
卻像根冰錐直刺心臟,"王姨說,奶奶的遺像還沒找著,
你記不記得她常鎖的那個紅木箱子放哪了?"郭子喉頭滾動,想說 "記得",
卻只發(fā)出嗬嗬的氣音。五年前他大學畢業(yè)離開福利院時,
曾幫奶奶把一箱老照片搬到閣樓角落,
箱子上銅鎖的紋路他記得真切 —— 是纏枝蓮的圖案,邊角磨得發(fā)亮。
雨刮器在玻璃上劃出急促的弧線,混合著雪粒子打在車頂?shù)穆曧?,像極了十八歲那年冬天,
他發(fā)高燒躺在醫(yī)務室,奶奶用冷毛巾敷著他額頭時,窗外落雪的聲音。
那時他迷迷糊糊睜開眼,看見奶奶鬢角的白發(fā)在煤油燈下閃著銀光,輕聲說:"郭子不怕,
奶奶在呢。"導航提示還有二十公里下高速。他搖下車窗,冷冽的空氣灌進來,
讓太陽穴突突直跳。后視鏡里,城市的光河正被甩在身后,逐漸縮成幾粒模糊的星子。
而前方,故鄉(xiāng)的輪廓在風雪中若隱若現(xiàn),像一幅褪了色的舊畫。
福利院的鐵門還是記憶中的模樣,銹跡在車燈下泛著暗紅,像道陳舊的傷疤。
郭子推開車門時,棉鞋踩在積雪上發(fā)出 "咯吱" 聲,驚飛了屋檐下幾只縮成毛球的麻雀。
陳姐和幾個早到的哥哥姐姐迎上來,羽絨服拉鏈拉得老高,圍巾裹得只剩一雙眼睛,
卻都紅通通的。"來了就好。" 大哥拍了拍他的肩膀,力道沉得像塊石頭。
郭子看見他袖口沾著點白灰,想起剛才電話里說在收拾奶奶的房間。
穿過前院那棵歪脖子老槐樹時,郭子的腳步頓了頓。
樹干上還留著他小時候用小刀刻的歪歪扭扭的 "郭" 字,
如今被歲月啃噬得只剩模糊的凹痕。奶奶總說:"郭子啊,樹長大了要結果,
人長大了要扎根,不管走到哪,這兒都是你的根。"醫(yī)務室的門虛掩著,
門縫里透出慘白的燈光。郭子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,像被什么東西攥緊了。推開門的瞬間,
消毒水的氣味混合著淡淡的檀香味撲面而來,讓他猛地想起奶奶床頭常年放著的那尊小香爐,
她說那是老家?guī)淼?,聞著安神。病床前圍了幾個人,王姨正低頭整理著奶奶的壽衣,
手指在青黑色的布料上顫抖。郭子的視線越過人群,落在床上那個瘦小的身影上。
奶奶穿著她最愛的藏青色對襟褂子,頭發(fā)梳得一絲不茍,用根黑色發(fā)簪別在腦后,
只是那張總是帶著笑意的臉,此刻蒼白得像張薄紙,眼窩微微凹陷,
再也映不出孩子們的影子了。"奶奶......" 郭子的聲音卡在喉嚨里,
化作一聲壓抑的嗚咽。他跌跌撞撞地撲到床邊,指尖觸到奶奶的手背,冰涼得像塊寒玉。
記憶中這雙手曾為他縫補過無數(shù)次衣褲,在他生病時焐熱過熱水袋,
在他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,激動得握住他的手直發(fā)抖。陳姐走過來,
從背后輕輕環(huán)住他的肩膀,溫熱的眼淚滴在他的后頸:"郭子,奶奶走得很安詳,
臨走前還念叨著你呢,說我們家郭子有出息了,
在省城站穩(wěn)腳跟了......"窗外的雪越下越大,撲簌簌地打在玻璃上。
郭子望著奶奶合閉的雙眼,忽然想起 last 次視頻時,
奶奶正坐在閣樓的藤椅上曬太陽,懷里抱著那只最通人性的黑白貍花,笑著說:"郭子你看,
小花都會自己開門了,等你過年回來,教它給你叼拖鞋。"那時他正忙著項目驗收,
匆匆應了幾聲就掛了電話。現(xiàn)在想來,奶奶的聲音里似乎藏著不易察覺的疲憊,
只是他當時只顧著匯報工作,竟沒聽出來?;诤尴癯彼阌可蟻?,嗆得他無法呼吸,
只能把臉埋在奶奶的被角,任由眼淚洇濕那片冰冷的布料。
第二章 塵煙往事錄葬禮前的夜晚格外漫長。郭子躺在閣樓西側的小床上,屋頂漏風,
嗚嗚地響,像誰在低聲哭泣。這是他小時候住的房間,墻上還貼著泛黃的明星海報,
床頭柜上擺著個缺了口的搪瓷杯,是奶奶用紅毛線給杯身纏了圈防滑套。他睡不著,
索性披衣走到窗邊。福利院的院子在月光下泛著青白,那棵老槐樹的影子被拉得很長,
像個沉默的守望者。遠處傳來幾聲貓叫,細碎而悠長,
讓他想起閣樓里那些被奶奶收養(yǎng)的流浪貓。白天整理奶奶的遺物時,
他在紅木箱子里發(fā)現(xiàn)了一疊舊照片。最上面是張泛黃的黑白照,
照片上的女子穿著月白色旗袍,站在雕花木窗前,手里捏著一枝梨花,眉眼溫婉,
笑容里帶著江南水鄉(xiāng)特有的柔媚。陳姐說那是奶奶年輕時的樣子,在老家的庭院里拍的。
郭子小心翼翼地翻開相冊,里面記錄著奶奶跌宕起伏的一生。有她在女校讀書時的合影,
梳著齊耳短發(fā),眼神明亮;有她和先生的結婚照,兩人站在雕花大床前,先生穿著長衫,
溫文爾雅,奶奶則依偎在他身側,臉上是掩不住的幸福;還有戰(zhàn)亂中逃難的照片,
背景是炸毀的房屋,奶奶抱著年幼的女兒,眼神里滿是驚恐和茫然。"奶奶的先生和孩子,
后來都沒找到嗎?" 郭子曾問過王姨。王姨正在折紙錢,聞言嘆了口氣:"找了一輩子啊。
從明珠市剛解放找到改革開放,托了多少人,登了多少報,一點音訊都沒有。
有人說她先生可能在戰(zhàn)亂中沒了,也有人說可能去了臺灣,可奶奶不信,
她說先生答應過會在明珠市等她,就一定不會食言。"相冊的最后幾頁,全是福利院的照片。
有剛創(chuàng)辦時的土坯房,奶奶帶著幾個孩子在院子里種菜;有孩子們穿著嶄新的校服,
站在教室前合影;還有郭子大學畢業(yè)那天,奶奶戴著老花鏡,仔細地幫他整理領帶,
臉上的笑容比陽光還燦爛。郭子指尖劃過照片上奶奶的笑臉,
忽然想起奶奶常說的一句話:"人這一輩子,聚散離合都是定數(shù),可心里總得有個念想,
不然這日子就沒盼頭了。" 她把對家人的思念,都化作了對福利院孩子的愛,
把這方小小的院落,變成了無數(shù)孤兒的家。凌晨三點,他聽到閣樓里有窸窸窣窣的聲響。
悄悄推開房門,借著走廊里昏暗的燈光,看見幾只貓咪正排著隊往樓梯口走,
最前面的正是那只黑白貍花,尾巴翹得老高,像面小小的旗幟。"小花?
" 郭子輕聲喚了句。貍花貓停下腳步,回頭看了他一眼,綠瑩瑩的眼睛在黑暗中閃了閃,
然后繼續(xù)往前走。其他貓咪也紛紛回頭,喉嚨里發(fā)出低低的呼嚕聲,像是在跟他打招呼。
他跟著它們走到樓梯口,看見王姨正拿著貓糧盆站在那里,低聲說:"孩子們,開飯了,
吃完了好好陪著奶奶......"貓咪們圍上去,卻不像平時那樣爭搶,只是安靜地吃著,
偶爾發(fā)出幾聲輕喵。郭子這才發(fā)現(xiàn),每只貓的脖子上都系著一小段白布條,
在夜色中微微晃動,像一個個小小的哀悼者。那一刻,他忽然明白,奶奶不僅是他們的親人,
也是這些流浪貓的依靠。她用一生的孤獨,換來了無數(shù)生命的溫暖,
而這些不會說話的小家伙,也在用自己的方式,悼念著這位給予它們家園的老人。
第三章 碑前花落時葬禮那天,天陰沉沉的。福利院的孩子們從四面八方趕來,
有穿著西裝革履的白領,有背著帆布包的學生,還有帶著孩子的年輕父母。他們站在院子里,
低聲交談著,眼神里滿是悲傷和懷念。民政局的領導來了,
還有幾位當年受過奶奶幫助的企業(yè)家,他們站在靈堂前,對著奶奶的遺像深深鞠躬。王姨說,
奶奶生前從不接受媒體采訪,也不愿麻煩政府,總說 "孩子們能好好長大,
就是我最大的心愿"。哀樂響起時,郭子作為福利院最小的孩子,